2007年4月20日,星期五(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一版:精华新闻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余姚建立跨省外来务工人员劳动保障新机制
安徽劳动官员驻浙为老乡维权
见习记者 李道演

  本报讯  在余姚打工的外来人员如果发生劳动纠纷,可以找他们自己的老乡来帮助解决了。昨日,记者走访了余姚市劳动保障局,劳动力交流市场韩建芳主任自豪地向记者介绍了这一率先于全省建立的跨省外来务工人员劳动保障新机制。
  据了解,余姚市现有外来务工人员将近50万名,他们在对余姚市的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却时有发生。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老板拖欠工资、发生工伤得不到赔偿等一系列问题,使得他们对余姚这个城市一度缺少认同感和归属感,再加上语言、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因素,令他们对当地的劳动部门缺乏信任。因此,一旦发生劳动纠纷,他们常常因找不到合适的申诉渠道而出现维权难的情况。
  “这套‘娘家人来管婆家事’的创新模式是结合余姚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的。”韩建芳主任告诉记者,余姚市劳动保障局于去年年底向在余姚打工人数较集中的安徽省发出邀请,希望安徽省有关劳动部门派专人在余姚设立办事处,负责协同处理当地的劳动纠纷。该项提议得到了安徽省涡阳和怀远两县劳动保障部门的认可和支持,他们先后在余姚市建立了驻地办公室。
  当记者来到驻地办公室时,安徽劳动部门的两位工作人员正在同余姚当地的某单位洽谈有关招聘事宜。安徽省涡阳县劳动保障局副局长耿多彩是最早来到驻姚办事处的,当谈起与在自己老家工作时有什么不同时,他告诉记者,涡阳县共有2万多人在余姚打工,因此感觉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责任也更大了。 “我在这里需要维护的是2万多涡阳老乡的利益,代表的是涡阳县政府的形象,压力自然不轻啊。”但聊起自己在这里开展工作的情况时,耿多彩又感到很欣慰。他向记者举了个例子:今年年初,有3位在余姚某电子厂打工的涡阳老乡因为经常加班又得不到补偿,于是就找到他寻求帮助。耿多彩在了解情况后,同余姚劳动保障局一起向电子厂负责人进行了沟通,最终说服电子厂合理安排了工人的工作时间,维护了老乡的合法权益。
  驻地办公室的影响力不仅局限在余姚,还扩展到了周边城市。安徽怀远县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国利告诉记者,上个月在慈溪打工受伤的怀远人年某在得知有老家的劳动部门在余姚设立办事处后,马上找到了王国利,向他寻求帮助。“这完全是凭着老乡间的一种信赖。”王国利说,“正是基于这样的信任,我们开展工作才会顺利很多,这也是我们来这里开设办事处的意义所在。”
  “通过设立驻地办公室,实行‘以外管外’的方法,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帮助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劳动纠纷问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余姚市引进优秀的外来人才,促进余姚市的经济发展。”韩建芳主任表示,余姚市劳动保障局将继续推行这样的创新模式,争取更多的外省劳动部门在余姚设立办事处,为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帮助,以促进余姚的经济发展,维护当地社会的和谐稳定。